打造中国摩崖石刻之都

导语 妙心驻苍崖,题咏留人间。摩崖石刻,这种与山岩并存,与湖水同在的千年诗文,不仅承载了先人创造的精深文学和书法艺术,还留给后人可以触摸的人文脉络。

 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知宝识宝树立品牌

  “处州的这些名家石刻都具有很高的文化、旅游、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,为丽水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,是我市各名胜景区的镇山之宝。”刘国安对于处州摩崖石刻的评价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。他说:“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,彰显人文优势,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,是建设绿谷文化的应有之义,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
  那么,怎样挖掘摩崖石刻的深厚历史底蕴呢?专家们纷纷列举出了一个不能不正视的问题:那些壁立于山峦绝崖处的石书、岩刻正在岁月的流淌中渐消渐逝。例如,“雨崖”二字的落款“李邕”两字已模糊难辨了,倘若我们的后人在阅读这两字时不知作者是李邕,那么,“雨崖”二字价值又有几许?“高阳洞”的多幅石刻经年累月地处于雨水的浸蚀之中,或许用不了多久,就将模糊难辨了。史载,青田鹤城镇花园降,原南宋题刻有“宓戏台”、“中天岩”、“先圣坛”、“先师坛”、“介石泉”5处,但现仅存“先圣坛”1处了。南明山石梁题刻,据说上世纪80年代整理时就有20多处,而现在只能找到10多处,且大多数书刻已不见作者落款,有的石刻5年前去看尚模糊可见,而现在已不知何处了。

  造成这种现象,自然因素当然是主要的。这些崖书千百年来祼露于重峦叠嶂之中,日晒、风化、雨淋,加之丽水酸雨量多面广,对书刻的侵蚀尤为严重。再加上人为触摸、寺庙香火萦绕,灼的侵害,丽水的摩崖石刻正在渐消渐逝。

  “为什么保护不力,首先是我们不识货。丽水有很多的镇山之宝,我们不能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,失去了才知道可惜,所以要识宝、知宝、爱宝。对摩崖石刻进行抢救性的维修保护,化不了多少钱。”满腔热忱关注丽水文史遗存的原莲都区政协委员毛传书大声疾呼。但是,还有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是,是不是化了钱就能使摩崖石刻重新闪光发亮,焕发出夺目的人文光芒?与会人员提出,修缮一定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。修旧如旧,不是修成破旧,而是指用旧材质旧工艺进行修缮,保持文物原有形状。如今各种文化旅游胜地现代材质泛滥成灾,沥青水泥的道路和桥梁越修越长;湖区堤岸使用水泥堆砌;假山水泥勾缝;护栏码头使用铁质。试问这些文化遗存最大的卖点——古典何在?文物的原真性何在?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激烈,失去了卖点就失去了价值。

  “所以,一定要像雕琢玉石一样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,不仅宣传要做的有策略、有艺术性,更重要的是认准市场在哪,要把处州摩崖石刻推介给谁?宁愿仔细推敲,做好一切准备方案,决不要把鲜花乱插到牛粪上去。”王宏理对处州摩崖石刻之钟爱,话中可循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